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需要幾步?
重大科技成果對接、產學研合作研討、科技金融賦能……5月末,在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廣西活動期間,由自治區科技廳等主辦、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承辦的產學研行動專題活動持續開展。
全區科技部門實施產學研行動,組織開展技術對接、成果發布和專家行等,促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我區產業技術向高端攀升和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構建廣西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這是一場“干貨滿滿”的活動,在春日里播下希望的種子,初夏季節已拔節成長,我們期待著它的枝繁葉茂,收獲累累果實。
A 洽談對接,實現校企“雙向奔赴”
5月26日,自治區科技廳舉辦重大科技成果對接洽談活動,一批項目現場簽約,實現了科技成果在廣西的轉化落地。
為促進我區企業與知名高校院所創新成果對接,自治區科技廳征集篩選了全區企業技術需求1700多項,與之相對應的,對接洽談活動匯聚了國內頂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314項,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還就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進行路演。同時,區內高校院所也篩選出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現代特色農業等產業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2800多項。
廣西華芯振邦半導體有限公司是一家落戶南寧的先進半導體封測企業,在這次對接洽談會上,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簽約一項人工智能芯片的關鍵技術攻關及應用。“通過西交利物浦大學的科研成果在南寧落地、生根,將持續為華芯振邦的后續發展提供研發支撐。”該公司董事長崔文豪表示,這項技術主要應用于溫控傳感器領域,也將為企業開拓新的市場打下基礎。
位于南丹縣的廣西高峰礦業,近年來其開采深度已超過地下1000米以上,屬于深部礦產,這也意味著更高難度和更大風險。在這次對接會上,該公司與中南大學團隊簽約,探索智能化無人采礦技術,把采礦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升級為技術密集型,從簡單粗放型向精準開采型轉變。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把礦工從艱苦危險的環境和高強度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既解決了礦山安全問題,又實現了創新驅動發展。”
今年4月中旬,自治區科技廳、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還舉辦了一場重大專項實施推進活動。廣西大學副校長肖建莊表示,廣西大學現有4000多項專利,但大多數還“深在實驗室無人知”。借助這一平臺,促進廣西大學專利技術的轉移轉化,從而帶動相關企業的技術進步。
“本次對接洽談活動,圍繞廣西的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聚焦面向東盟的創新合作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將助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更有影響的重大成果在廣西轉化落地。”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B 打造“中試+”生態圈,促成果走向“生產線”
科技成果轉化,將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是繼科技研發之后,推動科技創新的第二引擎。
“中試”一詞近來被頻繁提及,格外引人關注。其是把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的過渡性試驗,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一環。
5月25日,在自治區科技廳推動下,由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組建的廣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聯盟揭牌成立。自治區科技廳等部門邀請區內外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專家,圍繞中試研究基地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探討產業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思路、新發展,構建廣西中試研究基地創新發展機制。
2021年,廣西啟動中試研究基地建設工作,目標是到2025年建設不少于50家。目前,廣西已認定中試研究基地39家,覆蓋了工程機械、有色金屬、制糖等傳統產業,也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進行了布局。2023年,中試研究基地轉化成果394項,孵化企業30家,帶動產業發展經濟效益289.6億元,極大地促進了科技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
然而,廣西中試研究基地共享程度低、資源分散、使用率不高等問題,制約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效果。對此,專家們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經歷提出了建議和意見。浙江工業大學紀紅兵教授、清華大學王濤教授等專家表示,應該建立中試階段的容錯機制,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走向中試。建設聯盟旨在整合我區中試研究基地優勢資源,打造中試創新生態圈和產學研融合創新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中試是這個轉化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廣西成立中試研究基地,是一次很好的實踐。”國內產學研合作實踐的先行者、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羅揚為廣西的創新舉措點贊。
“應該充分發揮中試研究基地成果放大器、企業孵化器、行業助推器、產業集聚器的科技創新賦能作用,推動廣西產業高質量發展邁向新臺階。”揭牌儀式上,中試研究基地就共建“中試+”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圈,推進全區中試研究基地共建、共享、共贏發出倡議。
C 以金融活水,潤澤科技雨林
從成品到產品,還須解決生產問題,需要資金支持。
5月24日,一場科技金融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對接活動在南寧舉行,25家金融機構與80余家科技型企業,面對面就投融資需求進行洽談對接。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支持,金融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設立了廣西創新驅動發展投資基金,充分發揮“科創貸”貼息政策作用,發揮廣西創新驅動發展融資擔保基金作用……為有效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積極實施了科技金融支持企業發展的系列舉措。
廣西萊博賽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是獲得擔保增信的受益者。當初,這家主要從事醫用機器人研發生產的企業,因資金短缺,一款新研發的宮頸癌人工智能早篩查機器人遲遲無法投入市場。“廣西創新驅動發展融資擔保基金為我們提供了1000萬元的擔保額度,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該公司總經理孫艷麗表示,這筆擔保,對于一家科創型企業來說,非常難得。
要支持科技成果研發和產業化,必須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確保金融政策與科技需求有效對接。在對接活動上,桂林銀行和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簽約,聯合共建廣西首個科技金融實驗室。“通過發揮雙方資源優勢,我們將圍繞廣西支柱產業、地方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等領域,為科創企業提供整個成長周期的服務,爭取為全區科技金融服務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桂林銀行副行長范軍民介紹。
對接活動上,《科技金融政策及產品匯編(2024年)》編制發布,匯編囊括了17項國家及廣西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涉及銀行、保險、擔保、私募股權基金等金融機構20多個科技金融產品。
“通過推廣科技金融政策,發布科技金融產品,科技企業項目路演等,連通科技企業及金融機構的投融資需求,促成科技企業項目融資合作,以科技金融賦能我區產業創新發展。”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奚振海)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