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徑600米的世界最大跨徑拱橋——天峨龍灘特大橋外包砼底板環順利合龍;憑借多項全國領先技術的加持,平陸運河成為我國首條全生命周期數字孿生智慧運河;揭開高發病原真菌神秘“面紗”,成功診斷治療多種罕見、少見真菌病……12月11日,記者從自治區科技廳獲悉,在日前完成的年度績效評估中,廣西多家院士工作站表現優異、成果豐碩,交出亮眼成績單。
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加強院士工作站建設,先后出臺修訂《廣西壯族自治區院士工作站和專家服務站管理辦法》等系列政策,拓寬高層次人才進站范圍,加大力度引導扶持建站單位,目前全區共有17家廣西院士工作站。多家院士工作站充分發揮專家智庫平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的優勢,不僅為當地科技創新注入強勁動力,還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多項科技成果全國領先。
深耕拱橋建設,鄭皆連院士團隊與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柳州歐維姆工程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多次創下世界之最。比如天峨龍灘特大橋拱肋超高精度合龍,是繼平南三橋之后我區大跨徑橋梁先進建設技術成果的再次轉化應用。其中運用的大跨度拱橋拱肋高精度控制、智能塔架、橋梁智能檢測、監測與維養加固多項技術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通江達海,向海圖強。胡亞安院士團隊與平陸運河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建站合作,設計并建設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水頭最高、閥門啟閉速度最快的內河省水船閘。同時,打造我國首條全生命周期智慧運河,實現遠程管理與智能決策,并在邊坡施工與監測、混凝土溫控等方面有多項技術創新。
桂林理工大學持續與歐陽自遠院士團隊開展天體化學與行星科學領域研究合作,積極拓展行星科學與地球科學的交叉發展,今年成功獲得“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成為廣西首個也是唯一獲得此類樣品的高校。
如何更好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廖萬清院士團隊指導下,在新發、高發病原真菌檢測和診斷方面建立了覆蓋全廣西的真菌病監測網和廣西真菌研究與防治重點實驗室,成功診斷并治療多種罕見、少見真菌病,并在區內外多家醫院開展應用,提升我國真菌病防治水平。
此外,廣西還在海洋科學、頁巖氣勘探開發、運籌學與控制論、光電檢測及機器視覺等領域建立了多家院士工作站。這些工作站通過聯合技術攻關、轉化科技成果、技術咨詢服務、引育創新人才等多種合作形式,為我區集聚優勢創新資源、加快突破關鍵技術制約、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李新雄)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